今天看到一個半導體公司,通過收購資產從原來的CMP主業(yè)擴展到了離子注入設備行業(yè)。
對于半導體行業(yè)對上下游以及同行收購整個和啟哥是非常支持的,因為我一直認為中國從芯片設計到半導體裝備到材料耗材,需要整合出幾家大而強的公司才能去和國外同行抗爭,如果是小而散的格局,根本無力與歐美傳統(tǒng)巨頭扳手腕。
設備行業(yè)到最后一定是形成兩種公司:
1、大而強的平臺型公司,比如國際半導體巨頭如AMAT,LAM,KLA,TEL等。這些在公司發(fā)展歷史上一直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不斷強化自己的核心業(yè)務在市場競爭力,另外一方面也通過資本運作,不斷收購其他同類型公司,補齊自己業(yè)務線的短板。這幾個巨頭公司都是這么一路走過來的。
2、在細分賽道耕耘的小而美的隱形冠軍,除了上面這些大而強的平臺型供公司,還有很多設備小公司就在自己的賽道上默默發(fā)展,最后成為細分特色賽道的絕對霸主,比如日本就有很多這種公司,又比如以前在化合物半導體領域的設備公司SPTS,不過現(xiàn)在SPTS被KLA收購了。
所以未來一定就是這種市場格局,中國的設備同行們在完成第一步之后,就開始分化,一部分強強聯(lián)合形成更大的平臺,另外一方面就是小公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默默耕耘。
所以對于設備公司的整合我是非常看好的。
之前啟哥有個很好的朋友一直跟我咨詢離子注入這個領域,今天以超硬核的專業(yè)的知識來科普一下離子注入設備的相關知識。
何為離子注入?
離子注入設備,英語寫作Ion Implanter,日常交流里也常簡寫作Imp。它對應的工藝為離子注入工藝。
為什么要做離子注入?
為了改變晶體管的電阻率以及PN特性,屬于摻雜工藝的一種,摻雜工藝另外一種方法叫擴散法(需要配合擴散爐),集成電路工藝早期擴散法比較多,12英寸之后離子注入法比較多,主要是離子注入能精確控制深區(qū)和濃度,此外還有部分長外延的時候摻雜,比如鍺硅外延,這種主要是為了高選擇比刻蝕各種稀奇古怪的結構形貌。
在硅片世界里,高純度的硅片也叫本征半導體,它本身其實和絕緣體差不多,本身不具備太多導電能力,在溫度變化下,有少量的導電率變化。
但是摻入少量雜質元素比如三價的硼,五價的磷和砷,電阻率就會下降非常多,這就是半導體材料的可摻雜性,屬于半導體的五大特性之一。
其中摻入三價元素硼可以形成P型半導體,摻雜五價元素磷和砷可以形成N型半導體。
所以離子注入機就是專門做這一道摻雜工藝的,最終能形成芯片底層常見兩種晶體管:n-MOS和p-MOS。
為抑制 CMOS 穿通電流和減小器件的短溝效應,需要減小 CMOS 源/漏結深。先進制程 CMOS 工藝對器件的PN 結有很高要求——高的表面摻雜濃度、極淺的結深、低接觸和薄層電阻以及小的結漏電流。離子注入工藝通過改變器件內載流子的分布從而達到所需的電參數(shù)和電性能,具體包括:1、隔離工序中防止寄生溝道用的溝道截斷;2、調整閾值電壓用的溝道摻雜;3、CMOS 肼的形成;4、淺結/電阻的制備。
這就是為什么要做摻雜,離子注入工藝的基本道理。
離子注入機的基本結構
離子注入機由氣體系統(tǒng)、電機系統(tǒng)、真空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和射線系統(tǒng)構成,包含 6 大核心零部件——
離子源、吸極、離子分析器、加速管、掃描系統(tǒng)和工藝腔。
它們的作用是:
離子源:等待注入雜質以帶電粒子束或者離子束形式存在;
吸機:從離子源中提出正離子并形成離子束;
離子分析器:把所需要的離子從混合離子束中分離出來;
加速管:將雜質離子加速;
掃描系統(tǒng):保證劑量的統(tǒng)一性,重復性;
工藝腔:加速后的離子束向硅片注入發(fā)生工藝的腔體內;
設備工作時,從離子源引出的帶正電荷的雜質離子(BF3/Ash3/PH3)經過磁分析器選擇出需要的離子——吸極用于把離子從離子源室中引出,分析器磁鐵呈90度角,不同離子偏轉的角度不同最后分離出所需的雜質離子→分析后的離子經加速或減速以改變離子的能量,使離子有足夠的動能注入到硅片的晶格結構中→再經過兩維偏轉掃描器使離子束均勻的注入到材料表面,用電荷積分儀可精確的測量注入離子的數(shù)量,調節(jié)注入離子的能量可精確的控制離子的注入深度。
所有的離子注入摻雜工藝在高真空下進行,對設備的穩(wěn)定性和精度的要求極高。當然離子注入后,摻雜元素并不是在正確位置,需要進行晶格修復,這就是離子注入后下一道工序——退火工藝。
離子注入?yún)?shù)
向硅襯底中引入數(shù)量可控的雜質過程,需要離子注入設備通過控制束流和能量來實現(xiàn)摻雜雜質的數(shù)量及深度的準確控制。
為了精確控制注入深度,避免溝道效應(直穿晶格而未與原子核或電子發(fā)生碰撞),要使靶材的晶軸方向與入射方向形成一定角度。
晶圓制造離子注入機行業(yè)的技術壁壘在于三大參數(shù)的控制精度要求:
1、注入角度精度±0.1°,且隨著線寬微縮,注入角度要求更高;
2、即均勻性、濃度,主要用法拉第杯進行劑量控制;
3、能量控制在±1%以內;
離子注入機分類
離子注入機按能量高低可分為低能離子注入機、中能離子注入機、高能離子注入機(KeV)和更高能量的兆伏離子注入機(MeV);
其中低能離子注入大約小于100KeV;
中能大約是100-300KeV;
高能大約是300-1000KeV;
兆伏級基本就是MeV以上了;
按束流大小可分為小束流離子注入機、中束流離子注入機、強流離子注入機和超強流離子注入機(通常將強流離子注入機和超強流離子注入機統(tǒng)稱為大束流離子注入機),他們的單位是從100nA-100uA(小束流),100uA-2000uA(中束流),2mA-30mA(強流型),大于30mA(超強流束型)。
他們的作用區(qū)別是:
中低束流的多數(shù)情況用于掃描硅片+掃描離子束穿通注入專用;
但是低能大束流的除了掃描硅片+超淺源漏區(qū)注入的超低能束流(通常只有幾百eV);
高能粒子注入機用的最多,主要是向溝槽或者厚氧化層下注入雜質,形成倒摻雜肼區(qū)和埋層;
此外還有少量專用型的,比如氧注入型,以及碳化硅行業(yè)的專用高溫型離子注入,以及IGBT注氫型。
也就說,說穿了的工藝也就是這么幾種,源漏區(qū)注入,多晶硅柵極注入,深埋層注入,輕摻雜漏區(qū),以及搞SOI硅的特殊氧注入,還有碳化硅的高溫鋁注入,IGBT注氫;
當然了用最多的是以大束流離子注入機為主。
離子注入機的市場規(guī)模
其實以前離子注入機在整個半導體前道工藝里,份額還是不少的,但是由于用途太單一,且其他刻蝕,薄膜沉積工藝增加迅速,導致離子注入機市場份額相對值變的越來越小,現(xiàn)在已經下滑到只有3%都不到的占比,甚至比清洗和CMP都小,它們量都至少有5%左右。
盡管離子注入機單價并不便宜,都是數(shù)百萬美金一臺,但是需求量太少了,且不是FAB上的產能瓶頸設備,一個5萬片產能的12英寸FAB,也就用了40-55臺,這和動輒需求是大幾百臺的刻蝕和沉積型設備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
按照2024年全球半導體設備設備市場規(guī)模1090億美金計算,離子注入機只有區(qū)區(qū)31億美金而已,而刻蝕,沉積則各自高達200-300億美金!而且其中集成電路也就占了95%,面板+光伏只有5%都不到。
其中對應的各種型號的注入機中,大束流約為43%,中束流的28%,高能的為27%,其他的只有2%;
行業(yè)公司
說到離子注入設備,大家耳熟能詳?shù)挠羞@么幾個公司:
1、AMAT,全世界最大,總量占了至少70%,其產品包括大束流離子注入機、中束流離子注入機、超高劑量的離子注入機等,在行業(yè)中處于龍頭地位;
2、Axcelis,亞舍利,占了20%,傳統(tǒng)離子注入機強者,市占率第二,在高能型離子注入機方面第一超過AMAT,占了大概55%;
3、美國intevac,目前僅在光伏行業(yè)有;
4、愛發(fā)科,更多是在面板行業(yè)用,集成電路前道工藝里幾乎看不到;
5、日新,同樣是是專注面板,中束流方面約占10%;
6、日本SMIT,產品包括高束流離子注入機、中束流離子注入機、高能量離子注入機等,其中中束流離子注入機、高能量離子注入的收入占比略高,但在中國大陸地區(qū)的市占率相對較低;
7、漢辰科技,主要是服務于TSMC;
8、國內的凱世通,之前光伏型市場份額第一,現(xiàn)在屬于萬業(yè)企業(yè),已經拿到不少國內FAB訂單;
9、中科信,屬于CETC48,另外一個國內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10、芯崳,低能大束流離子注入設備,也是最近剛被某同行CMP公司收購,對價約12.25億;
其他國內還有個別小公司。
國內目前離子注入機市占率不超過10%,國產化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