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博世車規(guī)MCU合作四進三,因為某些原因刪除,本文重新編輯內容,側重在博世背后考慮的原因分析;
開篇先分享個關聯(lián)的小道消息:國內某頂級汽車公司內部芯片研發(fā),在芯片架構選擇上,獨辟蹊徑,影響深遠;
博世委外造芯傳統(tǒng)
博世作為頂級的Tier 1,以及領先的芯片設計公司,垂直資源整合能力是很強;英飛凌的Aurix系列,STMicro的Stellar系列,以及瑞薩的RH850系列,背后都有博世的身影;
為什么博世自己不做汽車MCU,因為做車規(guī)MCU投入產出比真的不劃算;
為什么要定制汽車MCU?因為對其主營業(yè)務潛在影響巨大,必須得提前布局;
上篇文章提到,德國博世針對國產功能安全(ASIL-D)MCU的中國芯片合作廠商,2023年初,初定了四家評估:兆易創(chuàng)新,華大半導體,芯??萍迹瞎庑灸?。
博世最終會對選定的合作伙伴,通過技術賦能+產業(yè)賦能的方式,把合作伙伴綁定在自己的體系內(不代表禁止芯片公司對其他客戶銷售芯片)
為什么選擇國產芯片廠商定制
上篇提到今年4選3,為什么選3家,小二聽到的消息有比較好玩的,“為了賺取國產芯片公司的芯片授權費用”
博世確實也有IP授權業(yè)務,比如大家都知道的CAN FD,GTM,授權費用還真不低;
但是授權費和博世主業(yè)務相比,就可以忽略了;
小二理解,定制國產車規(guī)MCU,是博世戰(zhàn)略決定;
一方面,是國家針對汽車,新能源等產業(yè)的產業(yè)自主可控要求;一方面,是博世已經投入的巨大研發(fā)投入形成的潛在壁壘/資產;
大家知道,包括Stellar,Renesas的新一代高性能車規(guī)MCU,都是基于Cortex-R52+,圍繞Cortex-R52+,以及其上的一些IP,如GTM,有完整的軟件及工具配套,如AutoSAR等;
如果博世沒有提前去鎖定國產資源里面的配置,意味著其在選型時候會受很大的掣肘,比如目前國產車規(guī)ASIL-D MCU基本是基于Cortex-M7,自主研發(fā)內核;如果選擇這些芯片,對于博世已投入的巨大研發(fā),得重新投入;
以國內卷的速度,意味著博世大概率將在下一代圍繞芯片及軟件的架構PK中,落得下乘;
因此,小二認為,博世此次選擇合作伙伴,在技術賦能+產業(yè)賦能的大蘿卜下,必然有尋找Cortex-R52, GTM,CAN等強制條款;
這也是導致部分國內車規(guī)MCU廠商無法合作的原因;
選擇合作伙伴考量維度
承認差距,縮小差距,迎頭趕上;?博世對于車規(guī)MCU廠商的考核維度,有不少借鑒地方,小二了解的如下維度:
公司的經營是否健康
四家候選公司,只有1家是初創(chuàng)企業(yè),紫光芯能;汽車產業(yè)太長了,很多投資者,包括公司老板,錯把缺貨時候的產業(yè)周期當作常態(tài),也不想想之前包括TI/NXP這樣的大公司都差點沒在汽車MCU方向堅持下來... 博世選擇時候自然知道,選擇能活下去的伙伴,很重要
在當今這行情下........
研發(fā)能力
據(jù)說博世在評估合作伙伴時候,會了解其核心研發(fā)的來源,是不是具有成功量產經驗的老工程師;同時,也在交流國產準備了各個維度的技術問題,從各個公司的回答判斷其工程師的經驗水平;
體系建設
和投資者類似,博世也在投資,投資時候看的不會僅僅是他有數(shù)目,他想做什么,而是他如何保證做出來;?博世針對怎么做出來,非常關注,他會評審項目流程,項目如何管理,實際執(zhí)行差距,針對項目管理過程各類問題的記錄及處理方式;
同時,博世也關注項目參與方是否具備足夠資格,比如項目管理是不是有PMP證書,功能安全的是不是有認證資格書等等;
對于公司是否有通過類似ISO26262,IATF16949這樣的體系認證
匹配度
博世的MCU定制,是支撐其項目,諸如底盤,剎車,動力等,因此這個方向是不是也是合作方戰(zhàn)略投入方向也很關鍵
您的鼓勵,我的動力?,隨手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