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3 月 31 日至 5 月 12 日,不到兩個月,我國面板三強京東方、天馬微、華星光電紛紛發(fā)布 AMOLED 新聞。
?
2017 年 3 月 31 日,華星光電與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管委會簽訂合作協(xié)議,投資 350 億元在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智能制造產業(yè)園建設 6 代 LTPS-AMOLED 柔性顯示面板生產線。預計 2019 年二季度投產,2020 年上半年量產,預計滿產后將達到月產 4.5 萬大片玻璃基板。
?
2017 年 4 月 20 日,天馬微電子在武漢成功點亮我國首條第 6 代 LTPS-AMOLED 產線,包括剛性和柔性顯示兩大技術。根據規(guī)劃,將于年內量產,全面投產后,可年產顯示面板 36 萬張。天馬在 OLED 領域耕耘多年,2010 年,天馬微電子曾在上海投建國內首條第 4.5 代 AMOLED 中試線,經過多年探索,成功掌握了關鍵技術和工藝。2014 年,天馬與東湖高新區(qū)簽約,投資百億打造第 6 代 LTPS-AMOLED 生產線。隨著新產線的點亮,天馬不僅能生產先進的 LTPS 基板,還具有完備的 OLED 蒸鍍、封裝等核心制程能力。
2017 年 5 月 12 日,京東方宣布在成都點亮公司首條第 6 代 AMOLED 產線,項目總投資 465 億元,分二期進行投資,其中一期 220 億,二期 245 億。一期于 2015 年 5 月開工建設,2016 年 7 月主體廠房封頂。全面投產后,可年產顯示面板 48 萬張。公司還于 2016 年 12 月在綿陽投建公司第二條 6 代 AMOLED 產線,預計 2019 年第二季度投產。公司在 OLED 領域耕耘多年,成功掌握了關鍵技術和工藝,并于 2013 年在鄂爾多斯建成投產中國首條、全球第二條 5.5 代 AMOLED 產線。
?
AMOLED 真很 HIGH 嗎?
專家稱 AMOLED 成為繼陰極射線管顯示器(CRT),液晶顯示器(TFT-LCD)之后的第三代主流顯示技術。
本人對面板技術不懂,也沒有研究,只是道聽途說。但從手機使用體驗來說,個人還是喜歡黑莓(Blackberry)手機的屏幕。因為中午在陽光直射下,也能看得很清楚手機中信息。不知道黑莓用的是哪家公司的面板?因為有專家告訴我,AMOLED 屏良好的戶外可讀性,讓顏色在明亮陽光下也可清楚呈現(xiàn),為室外閱讀提供更好的視角。難道黑莓手機屏幕用的就是所謂的 AMOLED 屏?
中國面板商紛紛上馬 AMOLED
有報告稱,2016 年全球智能手機約有 23%搭載 AMOLED 屏,隨著面板廠新產線的投資,預計 2020 年左右 AMOLED 屏的滲透率有望超過 LCD。在 2016 年柔性 AMOLED 在整體 AMOLED 產能中占比是 14%,2017 年柔性 AMOLED 手機屏產能滲透率可達 30%。報告還稱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金立等旗艦機都使用 AMOLED 屏。
?
最近聽說蘋果的 iPhone 8 也將采用 AMOLED 技術,看來 AMOLED 手機面板已經是大勢所趨。難道國內目前迅速的擴產 AMOLED 被市場追著跑的結果?
?
據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已經有二條 G4.5 和三條 G5.5 量產,有二條 G6 成功點亮,量產在望;另有 5 條 G6 在建,規(guī)劃中的 G6 一條;到 2020 年中國將至少有 13 條 AMOLED 量產線。
海外競爭對手在干嘛?
韓國:
三星確實要退出 TFT-LCD 領域,已經基本轉向了 AMOLED 面板生產,公司目前有三條 OLED 生產線,分別是 G4.5、G5.5、G6;而其 G7-1 的 TFT-LCD 產線已經停產,正在改造成 G6 OLED 生產線;目前三星正在為 G7 的設備尋找買家;
LGD 主要生產電視顯示屏 OLED,已經將 P8 廠部分改造生產 8 代 OLED,月產達 8 萬片;還有一條 G4.5 生產線,不過公司對手機面板好像興趣不大。目前正在建設的有一條 G6 和一條 G8 線。
日本:
JDI 目前還不具備 AMOLED 面板量產的能力,其 AMOLED 面板產線 G6 最快也要在 2017 年下半年點亮,2018 年才可能量產;
夏普開設的三條生產線(一條 G4.5,兩條 G6),產能分別是分別 13000 片、11500 片和 34500 片基板,合計月生產 59000 片,產能預估 2017 年下半年全部開出。
?
中國臺灣:
友達和群創(chuàng)都已經全面量產 AMOLED,兩家公司在中國臺灣各有一條 G3.5 線和一條 G6 線量產;
友達在新加坡 G4.5 LTPS 產線有部分產能轉為 AMOLED。
?
結語
國產 AMOLED 面板依托中國龐大的市場,有較強的供應鏈集成優(yōu)勢,只要主流規(guī)格產品在質量和良率上同海外競爭對手的產品區(qū)別不大,在量產規(guī)模上升之后,借助成本和市場優(yōu)勢對海外競爭對手的產品會形成替代效應。
本文授權轉載自“芯思想”,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芯思想”微信公共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