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計劃,您可以享受以下權益:

  • 創(chuàng)作內容快速變現
  • 行業(yè)影響力擴散
  • 作品版權保護
  • 300W+ 專業(yè)用戶
  • 1.5W+ 優(yōu)質創(chuàng)作者
  • 5000+ 長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斷更”之后能否“善終”,智能產品退市風波已成常態(tài)
    • 智能硬件廠商的“生死劫”:如何跳出持續(xù)運營的陷阱?
    • 智能設備的續(xù)命良方?DePIN帶來新希望
    • 寫在最后
  • 推薦器件
  • 相關推薦
  • 電子產業(yè)圖譜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亞馬遜,Meta亦束手無策,面對智能設備“夭折”,DePIN或為續(xù)命良方

06/05 15:29
894
閱讀需 16 分鐘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作者:彭昭(智次方創(chuàng)始人、云和資本聯(lián)合創(chuàng)始合伙人)

物聯(lián)網智庫 原創(chuàng)

隨著物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走進千家萬戶,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你可曾想過,當有一天,你信賴和依賴的智能產品突然宣布要“退休”時,你該何去何從?

這一幕正在Spotify的Car Thing用戶身上上演。上周,這款售價90美元的車載音樂播放器用戶收到通知,他們的設備將于12月停止使用。

Car Thing是這家瑞典音樂流媒體巨頭進軍硬件領域的一次大膽嘗試。然而,這款于2022年2月正式推出的設備,在僅銷售了5個月后就夭折了。Spotify不僅停止了該產品的生產,還在財報中一次性劃減了3100萬美元。

對于Car Thing的購買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噩耗。他們原以為花90美元買了一個能用幾年的設備,卻沒想到不到兩年就淪為了無用之物。

但Spotify的Car Thing并非個例。事實上,隨著我們身邊的智能產品越來越多,這種因制造商單方面停止支持而導致設備“過早離世”的情況日益普遍。

無論是亞馬遜、Meta這樣的科技巨頭,還是電動自行車、智能吸塵器等領域的初創(chuàng)公司,都在面臨相似的難題。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剖析智能產品過早退市這一行業(yè)痛點,探討物聯(lián)網企業(yè)如何以更加負責任和可持續(xù)的方式管理產品生命周期。

同時,我們也將展望以區(qū)塊鏈為基礎的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絡(DePIN)在破解這一難題方面的獨特潛力和價值。

“斷更”之后能否“善終”,智能產品退市風波已成常態(tài)

讓我們來看看近年來一些引人深思的智能產品退市案例。

2023年4月,科技巨頭亞馬遜決定停止生產和支持其Halo健身追蹤器及相關產品。面對Halo的突然離世,亞馬遜采取了一些補救措施:通知用戶產品停產,向過去12個月內購買Halo的客戶提供退款,并承諾回收用戶自愿寄回的Halo設備。

盡管亞馬遜的善后方案相對周到,但對于那些已經習慣于使用Halo追蹤健康數據的用戶來說,失去這一便利仍然難以接受。

2024年5月,第一款聯(lián)網恒溫器制造商Ecobee宣布,將停止支持其第一代恒溫器。這款早在2008年就推出、2013年停產的恒溫器雖然還能控制用戶家中的暖通空調系統(tǒng),但不再獲得軟件更新和技術支持。為了安撫用戶,Ecobee承諾為有換新需求的老客戶提供新恒溫器的折扣。

相比之下,Ecobee的做法既沒有亞馬遜那樣慷慨,也缺乏長遠考慮,或許會讓一些忠實用戶心生不滿。

去年,Meta(前身為Facebook)則徹底放棄了其聯(lián)網視頻通話設備Portal。由于Portal搭載了麥克風攝像頭,Meta擔心一旦停止軟件更新,黑客可能會入侵設備監(jiān)視用戶,帶來難以承受的安全風險。因此,與其讓Portal成為隱私泄露的定時炸彈,Meta寧愿直接關閉服務器,讓所有Portal瞬間“死亡”。

盡管Meta的決定有其安全考量,但對Portal用戶來說無疑是一記重錘。

同樣是在2023年,高端電動自行車品牌VanMoof在宣布破產后,也給用戶帶來了被廢棄的擔憂。原來,價值5000美元的VanMoof自行車很多功能都依賴手機應用才能使用。一旦VanMoof關閉服務器,用戶將無法獲得操作自行車關鍵功能所需的安全密鑰。

買了VanMoof的車主們才發(fā)現,他們花高價購買的并非一輛能載人出行的機械單車,而更像是一個與廠商服務器捆綁的軟件產品。

德國家電巨頭Vorwerk今年關閉了其Neato掃地機器人部門,但表示未來五年內將保留一支14人的團隊,以確保掃地機器人相關的云服務和手機應用能繼續(xù)安全運行。Vorwerk還承諾,將提供長達五年的零部件更換服務。

相較而言,Vorwerk“優(yōu)雅退場”的方式無疑更討人喜歡,也為其他物聯(lián)網企業(yè)樹立了負責任的榜樣。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智能產品的過早退市已經成為一個日益突出的問題。無論是科技巨頭還是創(chuàng)新初創(chuàng),都難逃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的考驗。

一旦制造商決定停止支持,那些依賴云服務和手機應用的設備往往會瞬間變成廢品,讓用戶感到措手不及,前期投入打了水漂。即便廠商事后提供退款或折扣,也無法完全彌補用戶的損失和不便。

更令人擔憂的是,隨著物聯(lián)網設備的普及,這種過早退休的情況恐怕會越來越頻繁。如果沒有行之有效的應對機制,不僅會損害用戶的權益,也會動搖人們對物聯(lián)網產業(yè)的信心,最終阻礙創(chuàng)新的步伐。

智能硬件廠商的“生死劫”:如何跳出持續(xù)運營的陷阱?

對于物聯(lián)網和智能產品廠商而言,產品過早退市絕非他們的本意。在這場殘酷的游戲中,如何平衡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是每個廠商都必須直面的嚴峻挑戰(zhàn)。

首先,聯(lián)網設備的研發(fā)和運營成本遠高于傳統(tǒng)硬件產品。除了前期投入,廠商還須長期支撐設備的云服務、軟件更新、安全維護等。以Spotify的Car Thing為例,每售出一臺,Spotify就要為之付出持續(xù)的“養(yǎng)育成本”,并配備專門的“醫(yī)生”來應對“疾病”。這些看不見的支出如同吞金獸,稍有閃失就可能拖垮企業(yè)的財務狀況。

更棘手的是,消費者難以接受智能設備的服務訂閱模式。多年來,他們習慣了一次性打包購買傳統(tǒng)電器,現在卻要為看不見摸不著的服務買單。這導致廠商難以通過提價等方式填補成本的“黑洞”,不得不硬著頭皮上演“空中飛人”的絕技。

其次,物聯(lián)網行業(yè)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技術標準和監(jiān)管規(guī)范,給廠商的可持續(xù)經營蒙上一層迷霧。在硬件選型時,廠商面臨著平臺鎖定和服務費用飆升的風險。而在軟件開發(fā)和云服務架構設計中,廠商也很難權衡不同技術路線的遠期伏筆。一旦決策失誤,就可能落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此外,行業(yè)缺乏明確的最低服務期限要求和產品退市賠償標準,使得廠商在退出決策時如履薄冰,擔心引發(fā)消費者的維權訴訟和聲譽危機。這無形中延長了不良產品的茍延殘喘,加重了廠商的包袱。

那么,面對重重阻力,智能硬件廠商該如何突圍?

首要任務是全面評估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提前做好應對預案。這需要廠商在設計之初就嵌入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因,選擇成熟穩(wěn)定的技術盟友,并為關鍵功能預置“優(yōu)雅降級”的逃生通道。比如,在設備上安裝獨立的物理按鍵,確保在聯(lián)網服務中斷時,基本功能仍能“正常呼吸”。同時,廠商還要審慎評估云服務架構,力求在功能實現與長期成本之間找到黃金分割點。

其次,廠商應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商業(yè)模式,為產品的持續(xù)運營注入新的活水。傳統(tǒng)的一錘子買賣已然過時,廠商必須擁抱硬件即服務(HaaS)等新興理念,用租賃或訂閱等模式覆蓋設備的一生一世。相應地,廠商還要加強用戶粘性,通過優(yōu)質的軟件體驗、個性化服務和會員權益等,提升品牌忠誠度,筑牢產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防火墻。

第三,物聯(lián)網廠商應攜手行業(yè)伙伴,共同推動標準和規(guī)范的制定。比如,在產品包裝和廣告中明示最低服務期限,并與上下游企業(yè)達成服務水平協(xié)議(SLA),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同時,積極參與政策制定,唯有協(xié)同發(fā)力、共建生態(tài),才能為產業(yè)良性發(fā)展掃清攔路虎。

智能設備的續(xù)命良方?DePIN帶來新希望

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絡(Decentralize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為解決智能設備過早死亡的難題帶來了新的希望。

DePIN是一個基于區(qū)塊鏈技術的公共基礎設施網絡。與傳統(tǒng)的中心化物聯(lián)網架構不同,DePIN 通過代幣經濟激勵全球參與者共同維護網絡運行,從而實現了真正的去中心化。

DePIN這一特性意味著,即使某個設備制造商倒閉或不再支持其產品,只要還有足夠多的網絡參與者愿意為相關設備提供支持服務,這些設備就可以繼續(xù)在DePIN網絡上保持一定的可用性,而不會徹底“報廢”。這無疑為智能設備的續(xù)命提供了一劑強心針。

其次,DePIN的高度透明性有利于設備制造商在產品設計之初就對外披露預期的最低支持期限。通過將服務承諾寫入智能合約,并以DePIN代幣作為履約保證金,制造商可以向用戶傳遞更強的信心。一旦廠商提前跑路,用戶就可以從合約中自動獲得賠付,而無需再經受漫長的維權訴訟之苦。

再者,DePIN有望改變目前智能設備過度依賴中心化云服務的現狀。通過區(qū)塊鏈技術實現關鍵功能的鏈上執(zhí)行,設備即使脫離制造商的云端,仍可保有基本的本地運算和控制能力。這就如同給設備裝上了一個“副油箱”,即便主油箱(中心化服務)耗盡,也能支撐設備運行一段距離。

與此同時,設備產生的數據也可以通過DePIN進行鏈上加密存儲,而非囚禁于制造商的數據孤島。這不僅有利于提升用戶隱私保護水平,也為數據的二次開發(fā)利用創(chuàng)造了條件。當用戶愿意授權第三方訪問其設備數據時,DePIN代幣可用于實現細粒度的權限管理和價值流轉,開啟萬物互聯(lián)時代的數據經濟。

當然,我們必須認識到,DePIN并非萬能靈藥。對于設備的物理故障、技術迭代等客觀因素導致的淘汰,DePIN也無能為力。而且,打造完全去中心化的智能設備操作系統(tǒng),在技術、成本、商業(yè)模式等方面尚存諸多挑戰(zhàn)。

DePIN的推廣普及繞不開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的課題。雖然DePIN網絡通過代幣經濟吸引了眾多參與者,但如何將社區(qū)的共建熱情轉化為可持續(xù)的服務供給,進而形成穩(wěn)定的產品使用體驗,仍需要探索切實可行的激勵約束機制。而這又與智能硬件廠商的定價策略、盈利模式密切相關。唯有在開放共享的基礎上,實現多方共贏,DePIN的愿景才能落地生根。

盡管挑戰(zhàn)重重,但DePIN為物聯(lián)網產業(yè)指明了一條充滿想象力的創(chuàng)新之路。在這條去中心化的道路上,設備、數據、服務、價值都將重新被“鏈接”,形成一個更加開放、透明、可信的智能世界。

寫在最后

面對智能設備過早“死亡”的窘境,我們不能簡單地歸咎于某一方。消費者、廠商、監(jiān)管者都是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密不可分的參與者,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推動物聯(lián)網產業(yè)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續(xù)的未來。

對于消費者而言,購買智能產品時需要擦亮眼睛,看清廠商是否具備持續(xù)服務的意愿和能力。同時,我們也要轉變一次買斷的傳統(tǒng)觀念,學會用租賃或訂閱的思維去看待智能硬件,在權衡使用成本的同時,也給予廠商一定的商業(yè)回報空間。

站在廠商的角度,關鍵是要把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融入產品設計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精準估算全生命周期成本、選擇成熟可控的技術路線、構建開放互聯(lián)的系統(tǒng)架構,廠商可以在降低運營風險的同時,為產品的長期演進奠定基礎。與此同時,廠商還要勇于探索硬件即服務等創(chuàng)新商業(yè)模式,用優(yōu)質的軟件體驗和個性化服務,提升用戶粘性和品牌忠誠度。唯有如此,才能在動蕩的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DePIN所倡導的去中心化理念,為破解智能設備“生死劫”提供了一種創(chuàng)新思路。通過利用區(qū)塊鏈等前沿技術,重構智能硬件的信任機制和數據管理模式,DePIN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為用戶和廠商搭建一座互信互利的橋梁。

當然,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既要對DePIN的發(fā)展前景抱有期待,也要保持理性客觀的判斷,在務實中不斷探索前行。

智能設備“過早退休”折射的是一個產業(yè)的成長煩惱,也是通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參考資料:

How to Kill a Smart Device: Spotify Car Thing Post Mortem,作者:Stacey Higginbotham,來源:innovation.consumerreports.org

AI is driving a 1220% surge in demand for computer power. How blockchain firms are riding the wave,作者:Tim Craig,來源:dlnews.com

 

推薦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號 數量 器件廠商 器件描述 數據手冊 ECAD模型 風險等級 參考價格 更多信息
MVF61NN151CMK50 1 NXP Semiconductors RISC MICROCONTROLLER
$28.07 查看
MK22FX512VMC12 1 NXP Semiconductors RISC MICROCONTROLLER
$9.31 查看
SAK-XC164CS-16F40FBB 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icrocontroller, 16-Bit, FLASH, 40MHz, CMOS, PQFP100, 0.50 MM PITCH, GREEN, PLASTIC, TQFP-100
暫無數據 查看

相關推薦

電子產業(yè)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