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志國
導言:未來城市公共交通將建立管服一體的城鄉(xiāng)綜合出行體系,智慧運營與服務體系將多元融合。城鄉(xiāng)公共交通規(guī)劃管理一體化、數據化、智能化;城鄉(xiāng)綜合出行體系“量體裁衣”、以城為本、以人為本。全覆蓋層次清晰的運營服務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混合形態(tài)日趨成熟;全面信息服務引導的自動駕駛車船機混行體系支撐MaaS出行趨于成熟。
從時間的維度,按照十年的周期,向前看城市公共交通的發(fā)展變化,從新中國到改革開放的三十年,從改革開放到2008北京奧運會的三十年,從北京奧運到如今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初,公共交通(城市公交+地鐵)運力投放、運營里程和客運總量呈現一種由遠及近緩慢爬升的形態(tài),類似以2為底的指數函數曲線,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后的曲線斜率逐步加大。
中國社會經濟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四十多年的快速發(fā)展,取得一系列成果,經濟發(fā)展促進了城市化進程,加大了城市常住人口規(guī)模,社會出行總量也隨之增大,與前述曲線爬升趨勢十分吻合。雖然期間存在新冠疫情的折點,但總體趨勢不改,但其后的增速出現放緩;未來三十年這條曲線將會繼續(xù)穩(wěn)步的爬升,而且會存在向上躍升的折點(有賴于除了城市公交和地鐵之外增加更多公共交通成員),其后會隨著城市化極值點的到來而趨于平緩。
這一展望曲線的成畫,要有賴于科技創(chuàng)新和政策優(yōu)化支撐更多的成員加入到公共交通的大家庭之中,例如高速鐵路、城軌、輕軌等軌道交通都同地鐵一樣的公交化運營、靈活的票制,“移動互聯網+交通”的定制出行、分時租賃以及共享出行等融入MaaS體系。這些升級的交通方式和新的出行模式促使人們的出行選擇更多、出行方式更加多元,成為大眾日常生活出行的常態(tài);公交化的高鐵、城軌等軌道交通線路增多,平均出行距離增大,打破了原來日常出行局限在單一城市的界限,雙城或多城生活的城市圈、生活圈融合現象越來越多;同時,對應更多基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應用(APP)和各類平臺(*plat)服務支撐人們的“一站式”出行,形成交通出行大數據,并基于此分析,從而完善各項服務,促使需求與供給更加契合,這些都培養(yǎng)和促進人們的出行更具規(guī)劃性、規(guī)律性。這些出行變革無不有賴于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在交通運輸服務領域的深度應用,交通大市場的興旺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應用到出行領域。
立足現在暢享未來三十年,隨著基礎科學、芯片技術以及人工智能(AI)、自動駕駛(APS)、新一代通信技術(5G/6G/7G+)、超級計算(HPC)、大數據(BD)、物聯網(IoT)等技術迭代更新,及其與交通應用結合深度和廣度的增加,未來城市公共交通內涵將更加豐富,必將延伸至所有滿足城鄉(xiāng)居民美好生活出行服務的形式和內容。未來城市公共交通的發(fā)展會沿著持續(xù)落實“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走下去,未來城市交通規(guī)劃、管理與運營、服務也將逐步融合一體化發(fā)展。
(一)管服一體的城鄉(xiāng)綜合出行體系
據相關預測到2050年左右,即新中國成立100周年之際,新中國第二個百年目標得以實現,中國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人民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中國的城市化率將近80%[1],步入高級城市型社會,城市人口進一步集聚,常住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將超過22個。“以人為本”的公共交通內涵更為豐富、體系更加完善,地、水、空綜合出行平臺和服務網絡更加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與城市生活融為一體,人民出行更具規(guī)劃性和確定性,交通規(guī)劃、管理和企業(yè)運營服務全面實現數字化和智慧化。
1. 城鄉(xiāng)公共交通規(guī)劃管理一體化、數據化、智能化
公共交通規(guī)劃所需靜態(tài)和動態(tài)要素實現全面數據化,智慧城市運行模型獲得成長與完善,城市空間得以充分、合理運用,按照城市區(qū)位、規(guī)模、物候、發(fā)展形態(tài)以及智慧城市仿真規(guī)劃運行結果等獲得最適合本地化的公共交通解決方案。
一是公共交通綜合規(guī)劃全要素數據化。規(guī)劃標的對應的城市或城市圈的各種歷史、現狀和未來信息,相關土地使用、交通需求、交通供應的信息和關系數據,涉及技術、經濟、社會、環(huán)境等多種影響因素數據,動態(tài)交通(車船機行駛)與靜態(tài)交通(車船機停放)需求量和供應量等現實數據和預測數據等均完整齊備。
二是城市公共交通綜合規(guī)劃在規(guī)劃全要素數字化基礎上,借助城市規(guī)劃方法和仿真平臺,注入大數據并匹配相應算力、算法,在數字城市孿生空間實現模擬城市規(guī)劃系列方案的推演、評估未來的結果,比較、優(yōu)化出滿意的規(guī)劃方案。城市信息模型和智慧城市系統趨于完善和成熟,作為其子系統的交通系統規(guī)劃模型和智慧交通系統可快速實現對規(guī)劃方案的仿真與檢驗、評估,對道路系統規(guī)劃、對外交通規(guī)劃、軌道交通系統規(guī)劃、停放車布局規(guī)劃等逐一驗證,并利用元宇宙技術與現實交通系統銜接推演,以獲得匹配度高的最適合解決方案。
三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和模塊化,可適應公共交通規(guī)劃方案調整對道路車道、路口與功能的調整,水陸交通的銜接,陸空交通的接駁以及水空交通的銜接。城市基礎設施類似“變形金剛”,模塊化的基礎設施具有一定的靈活度與可塑性,一定程度適應公共交通規(guī)劃方案的快速落地與優(yōu)化調整。
四是綜合交通規(guī)劃政策更具穩(wěn)定性、長期性和適應性,大數據和規(guī)劃模型持續(xù)性修正作用得到法律固定,科學規(guī)劃和執(zhí)行得到持續(xù)保障。
公共交通管理依托智慧城市指揮中心和交通大腦等專業(yè)態(tài)勢感知系統和分條塊的管理系統,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視頻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實現對城市公共交通宏觀、中觀和微觀層次感知基礎上的管理。上述感知系統和管理系統為城市管理者提供上帝視角、現場視角和微觀視角的綜合展現,同時擁有“所想即得”的信息服務和“觸手可及”的指揮調度手段,管理者借助智慧化的系統實現對未來城市公共交通運行的五大空間管理。
這五大空間是地下空間,地面及其構筑物,水面及其構筑物,城市地表至城市天際線空間以及城市天際線上300米至低空空域上限3000米的空間。這五大空間都將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空間,都要實現數字化和平行數字空間建構。在以上空間之內,建立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從內在到外在的感知系統和管理系統。靜態(tài)的包括城市不動產,例如城市住宅小區(qū)、商業(yè)樓宇和交通基礎設施等;交通規(guī)劃和管理相關道路、橋梁、隧道、水道、索道、軌道、樞紐場站中途站、油站、電站、維修場站等等。動態(tài)的包括城市車流、物流、人流和信息流(數據流、大數據)等等,一切在法律框架內可以應用到規(guī)劃與管理范疇內的動態(tài)數據和信息都將以數據的形式被記錄和進入相應的應用程序或算法模型。依托智能化管理系統,將管理規(guī)則等融入系統之中,包括交通執(zhí)法,應急處突,信息發(fā)布,擁堵治理,交通調節(jié),噪聲治理,環(huán)境保護,污染防治,線路規(guī)劃,客流疏導,大型活動的交通管理等等。
2. 城鄉(xiāng)綜合出行體系“量體裁衣”、以城為本、以人為本
“以城為本”的城鄉(xiāng)出行體系要根據城市規(guī)模,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靈活配置公共交通綜合解決方案的比重。實事求是,不是千城一面,而是城鄉(xiāng)出行體系“量體裁衣”因城而生,充分利用城市地理資源,既要滿足市民公共出行需求,又能夠使得當地企業(yè)和政府可承擔、良性循環(huán)。
“以城為本”的綜合出行體系建立在城市交通出行規(guī)律、城鄉(xiāng)出行規(guī)律基礎上,結合城市地形地貌、道路和水體等特征,建成軌道交通、地面交通、水上交通以及空中交通等多元一體的和諧出行體系。出行體系要與城市和鄉(xiāng)村適配,當地政府和企業(yè)能夠可持續(xù)經營和優(yōu)化,提供穩(wěn)定優(yōu)質的服務為配置原則。對于私人交通占主體的小城市應當適應城市的“自然選擇”,“量體裁衣”,不求全責備,個別小城市可以沒有公共交通系統或者只配置最小公交系統,既可以是公交小型化、班車化,也可以服務人群定向化、功能化,例如重點服務學生和老年人,作為私人交通或共享出行的補充。城市綜合出行體系要適合所在的城市,要良性可持續(xù)發(fā)展,不成為政府負擔,又不簡陋與貧乏。符合條件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建立以軌道交通和常規(guī)公交為主體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中等城市適當控制公共交通與私人交通的比例,達到平衡,因城市特點發(fā)展符合市民出行習慣的交通方式。
“以人為本”的公共交通概念在全社會形成共識,綜合出行體系的機動化和慢行比例相得益彰,以滿足公眾高質量出行和美好生活感受為判定標準。機動化的公共汽電車、軌道交通、水上交通、索道以及民用航空、低空通航公共交通等,依托互聯網組織的承載不確定的大眾日常出行的大中型汽電車、道路運輸車輛以及電動單車等,慢行交通及其配套基礎設施如公共自行車、互聯網租賃單車以及綠道、碧道、連廊等,快慢結合,相得益彰,城鄉(xiāng)居民的出行在五大空間中靈活穿梭、接駁轉換,居民的生活也融入其中。
(二)智慧運營與服務體系多元融合
1. 全覆蓋層次清晰的運營服務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混合形態(tài)日趨成熟
基于全國公共交通企業(yè)的發(fā)展狀況,從行有所乘,到高質量發(fā)展,雖然滿足的需求不同,但在新時代里,尤其是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未來的量子通信網絡、衛(wèi)星通信網絡的商用,城鄉(xiāng)居民高質量出行的需求將趨于一致,不再只是能夠出行,還要更多的服務選擇、更加快捷、舒適和具有時間上的確定性。因此,各地公共交通企業(yè)都將會不遺余力的推動信息化建設、數字化建設以及智慧化建設。而且即便是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公共交通運營企業(yè),所呈現的依然是信息化、數字化與智慧化的混合態(tài),層次分明成體系的不斷演進狀態(tài)。
(1)信息化全面覆蓋底層數據采集和生產運營業(yè)務信息化是數字化與智慧化的基礎,是企業(yè)管理、生產經營、安全應急等專業(yè)條塊業(yè)務功能、業(yè)務流程的計算機化或信息系統化,形態(tài)呈現為點和線,重點解決效率方面,財務上記作成本投入。
城市公共交通相關信息采集和生產經營系統全面實現信息化是基礎,未來的公共交通信息化會呈現工具化、產品化的趨勢,可方便的安裝與配置使用,對于大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企業(yè)都可以DIY安裝,也可以選用輕量級的SaaS服務,大型的系統集成將會越來越少。例如會出現類似“城市公共交通操作系統”的產品,就像Windows、UNIX、Linux、mac OS、Harmony OS等桌面、服務器、嵌入式系統一樣,可安裝在通用計算機環(huán)境以及車載、船載、機載硬件環(huán)境上,集成和兼容高清視頻、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無線通信、近場通信、衛(wèi)星定位、地圖位置服務等各類硬件驅動和基礎算法,集成市場成熟品牌的排班系統、調度系統、規(guī)劃系統和安全管理等功能系統,實現對城市公交相關軟硬件系統的管理,并裝載有各城市公共交通運營管理案例知識系統,輔助城市公交管理者、經營者以及學者、學生應用與學習。
城市公交操作系統將是開放社區(qū)系統,成為公交人共建共享的產品體系,從基礎層實現城市公交信息化水平和能力均等化和均質化,全面提升全國各城市公交企業(yè)的運營信息化能力和水平,為數字化和智能化奠定基礎。
(2)數字化融入決策流程和生產運營各環(huán)節(jié)
數字化是信息化的升級與進化,是信息化由量變到質變的結果,是孤立的、分散的信息化進化為網絡化和泛聯接,是由成本中心向價值中心與利潤中心的進化,是數據由資源化向數據資產化、價值化的過程。如果將信息化比喻為單個經濟體或者局部經濟合作,那么數字化就是經濟全球化或者全域經濟,這也符合當今世界經濟發(fā)展歷史,全球化促進了20世紀后期和21世紀初的經濟繁榮,而反經濟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出現阻礙了全球經濟的發(fā)展,這是歷史事實。
信息化進化為數字化或者類似由實體經濟向網絡經濟的轉化,其中包括了虛擬經濟的成分,例如數據的資產化、數據安全和信息安全等等??傊?,數字化建立在廣泛鏈接的數據和大數據挖掘的基礎之上,其本質特征就是打破壁壘和建立鏈接,實現大流通和廣泛的聯系,發(fā)展空間巨大。
在這樣的趨勢下,未來的公共交通企業(yè)將會無數據不決策。來自于企業(yè)信息化系統的各類數據,以及通過數據交易平臺獲得的各類社會數據、政府公共數據,成為城市公共交通企業(yè)投資經營輔助決策的基礎或依賴,投資、建設、生產運營、財務、證券和人力資源管理等全面實現價值評價、數據驅動。作為第三產業(yè)的公共交通運輸服務業(yè)也將得到進化,就好比第二產業(yè)的工業(yè),同樣引發(fā)科技進步的力量,它們經歷了工業(yè)1.0機械化時代、工業(yè)2.0電氣化和自動化時代、工業(yè)3.0電子信息化時代,而后進入了新的工業(yè)4.0時代,新的驅動力量來自物聯網、大數據、無人工廠、智能制造。作為第三產業(yè)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曾經向第一和第二學習:農業(yè)有土地資源是根本,獲得后種田,靠天吃飯。交通運輸建路、修橋、建場,購置車、船、機,有了運營資源,等客上門等同于靠天吃飯;工業(yè)的自動化和“按需定產”訂單式管理,交通運輸也開展規(guī)模化定線服務與定制化個性服務。但是城市公共交通服務對市場的掌握、對用戶的了解和對變動的適應能力仍然不足,未來借助科技進步也將步入新的時代,將由勞動力密集型向科技型轉換,不斷提升各類確定性在生產經營和服務中的比重,未來將要全面用數,無數據不決策,無價值不行動。
(3)城市公共交通智慧化逐步深化和延展
智慧化是在信息化和數字化之后的更深層次與更高階段。城市公共交通智慧化是在信息化和數字化基礎上,將深度學習、邊緣計算等人工智能領域前沿技術融入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運營的過程與結果。智慧的源頭在人,將一群人甚至幾代人的智慧成果通過算法、模型、知識集等計算機可以讀懂的方式存入或融入計算機系統,這些科技產品既是人類智慧的“容器”,來執(zhí)行人類的智慧,同時,也有可能在“容器”內產生新的,不是由人類直接創(chuàng)造的成果。有時候這被理解為人工智能對人類的挑戰(zhàn)或者威脅。但無論如何,智慧化的機器、設備或者系統,都極大的提升了人類的生活品質,豐富了人類的想象空間,與城市公共交通的結合會使得這個行業(yè)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未來的城市公共交通企業(yè)將是由智慧系統主導的服務行業(yè),主要的工作人員將不再是駕駛員、調度員、維修工和安全人員,更多的將是跨界融合的程序員、流程設計員、系統監(jiān)控員等等,前者所述崗位有些會存在,例如駕駛員和維修工,但更多的以應急性質或者兼任的情形存在,主體地位將發(fā)生改變。隨著智慧城市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智慧化系統被應用到城市運行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例如城市規(guī)劃、環(huán)衛(wèi)、交通管理、供電、供水、供氣、安防和城市交通等,使得城市的運行和管理成本大幅降低,城市熵值降低,各種工業(yè)、交通和安全事故數量將大幅降低,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都是有規(guī)劃、有計劃、有執(zhí)行、有監(jiān)控、有反饋、有優(yōu)化、有評估、有應突和有重置的單線閉環(huán)總體開放的大智慧系統。
2. 全面信息服務引導的自動駕駛車船機混行體系支撐MaaS出行趨于成熟
上面講到了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數字化和智慧化的混合服務形態(tài),為運營企業(yè)提升了效率、創(chuàng)造了價值和釋放、提升了人力,那么對于城市的主人——城市居民包括城市管理者、企業(yè)運營服務者應該做些什么?發(fā)展這個狀態(tài)和享受這些成果。
(1)全面信息服務覆蓋用戶需求
以用戶為中心的信息服務,建立在對用戶需求的全面感知、準確理解和及時服務,包括產品和服務的實施到位與調整優(yōu)化。5G和IoT等技術促進了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的泛在連接與互動,這使得信息的收集與反饋更加便利。
對于乘客用戶而言,在法規(guī)允許的范圍內,收集與接收用戶的需求,準確了解和掌握用戶的需求是做好城市公共交通服務的起點。而要實現這個,首先要能夠直接聯系到用戶或者潛在用戶,因此全面信息服務覆蓋所有既有用戶和潛在用戶至關重要。未來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是用戶參與型或者稱之為用戶需求導向型的,服務的內容由用戶的需求確定,一切服務起始于信息交互服務,包括傳統交通服務相關的位移起止點,具體的交通工具,還有作為城市生活所需的食、購、娛等附帶需求,在5G+和智慧交通等科技支撐下的新型城市公共交通服務,借助互聯網端和移動互聯網端以及線下的用戶服務界面建立的常鏈接,和通過廣告、廣播、郵件等方式建立的臨時鏈接,來觸達用戶,實現用戶交流,一張廣覆蓋的信息服務網將服務到所有可能的用戶。
對于非乘客用戶而言,要么是城市管理者、行業(yè)監(jiān)督者,要么是公共交通運營服務者,全面的信息服務更是關鍵的管理、監(jiān)督和運營手段,對于管理者和監(jiān)督者而言要獲得乘客用戶的反饋信息,或者運營服務者的執(zhí)行情況信息,對于運營服務者要獲得乘客的需求信息、投訴與建議,還有管理者和監(jiān)督者的意見和建議,去改進相關的服務。這些都有利于信息服務,未來的信息服務會借助5G+、北斗、星鏈、天鏈、WiFi、V2X等各種通信和數據服務技術體系,對處于城市空間的各類不同用戶提供信息服務。
(2)自動駕駛車船機主導混行體系
獲得用戶需求后要提供的公共交通服務需要執(zhí)行體系的支撐,在本系列文章的前文,講到了與駕駛員相關的挑戰(zhàn)與問題,其中就涉及排班計劃的準確執(zhí)行。在車輛正常的情況下,載運工具的調遣就受到駕駛員的制約,人有“三急”,人會臨時請假,人會有情緒等等,這些都會對能否準點出發(fā)、能否持續(xù)等候、能否規(guī)范安全駕駛等造成影響。自動駕駛系統目前在汽車行業(yè)是最熱的方向之一,引來大量資本投資,集聚很多高科技企業(yè),各大運輸企業(yè)紛紛參與其中,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將會越來越多。展望未來三十年,自動駕駛汽車保有量將會占到總量的一半,城市交通領域會成為自動駕駛落地運營的首善之區(qū)。
城市公共交通五大運行空間中的載運工具,空中的飛機和軌道交通都已實現自動駕駛。在飛機上使用自動駕駛系統是為了減輕飛行員的負擔,使飛機自動按照設定的姿態(tài)、航向、高度和馬赫數飛行。飛機自動駕駛系統是一種通過飛行員操作設定,或者由導航設備接受地面導航信號,來自動控制飛行器完成三軸動作的裝置。裝有先進的數字飛行控制系統,從起飛后達到400英尺高度再到著陸,整個飛行過程都可以自動駕駛,而且飛機會自動優(yōu)選最佳的飛行航路。這期間,自動駕駛儀由飛行管理計算機系統來控制[2]。對于地鐵、輕軌、高鐵等軌道列車,也已經實現了自動駕駛。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通信、控制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可以在地車之間實現大容量、雙向的信息傳輸,為高密度、大運量的地鐵系統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系統提供了可能。軌道交通的自動駕駛系統是指列車駕駛員執(zhí)行的工作完全自動化的、高度集中控制的列車運行系統。自動駕駛系統具備列車自動喚醒啟動和休眠、自動出入停車場、自動清洗、自動行駛、自動停車、自動開關車門、故障自動恢復等功能,并具有常規(guī)運行、降級運行、運行中斷等多種運行模式。實現全自動運營可以節(jié)省能源,優(yōu)化系統能耗和速度的合理匹配。軌道交通與航空和地面交通項目是最自成體系的閉環(huán)系統中運行的公共交通子系統,因此其自動駕駛的應用和成熟度也最高。
而地面交通是開放式的,最為復雜的混行交通體系,汽車自動駕駛的難度,尤其是城市公交自動駕駛的難度十分高,其中8米以上公共汽車的控制和運營標定具有極強挑戰(zhàn)性。自動駕駛汽車依靠人工智能、視覺計算、雷達、監(jiān)控裝置、無線通信和全球定位系統等協同合作,讓電腦可以在沒有任何人類主動的操作下,自動安全地操作機動車輛。未來三十年,隨著技術和法規(guī)的進一步完善,自動駕駛汽車保有比例的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中將會有超過60%的客流量由自動駕駛運載工具來承擔,在超大城市這樣的比例可能更高。自動駕駛汽車將會主導城市混行交通體系。同時,在低空、地下的自動駕駛飛行器和軌道交通將會與地面的自動駕駛汽車形成可編輯、可計算、易執(zhí)行、立體接駁的自動駕駛公共交通服務體系。
(3)聯通五大空間的MaaS公共交通服務趨于成熟
2019年,MaaS在中國興起后賦予其“出行即服務”之意,是一種建立在移動互聯技術和共享經濟理念基礎上的按需出行解決方案,融合了共享交通與公共交通出行方式。Maas在中國,是以人文本、以用戶出行為起點和終點的綜合服務形式或服務集合,旨在提升出行的質量,給予用戶一個美好出行,構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個人需求是基點,在前面已經講過了需求的采集、分析與反饋;有效的執(zhí)行是使得需求獲得滿足以及被好評的基礎,在前面的自動駕駛主導的準時、高效的運載體系也做了說明?,F在需要將二者有效的整合,以滿足用戶的多樣性需求,就要借助MaaS平臺的作用?,F在國內北京、上海、廣州、香港、澳門以及臺灣等省市都在試點或推行MaaS,有的基于支付一體化,有的基于票務,有的基于高端個性化服務,有的基于一體化運輸服務,有的基于一體化的客戶信息服務,每一條試驗的路徑都獲得了一定的客戶和擁躉。
展望未來三十年,MaaS平臺服務將聯通城市交通的五大運行空間,將低空通航、航空、高速軌道交通、城際軌道交通、地鐵、水上巴士、客輪、郵輪、城市公交、出租車、網約車、公共自行車等出行方式統統納入平臺服務,并延展到出行目的相關的住宿、餐飲、娛樂、會議等領域,MaaS成為以完成出行目的為核心的服務聚合平臺,為MaaS平臺用戶提供極大的便利,成為城市美好生活出行服務的重要載體。MaaS平臺在用戶需求的錘煉、各類服務商的支撐下、各種科技創(chuàng)新手段的加持下不斷走向成熟,成為城鄉(xiāng)居民出行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參考文獻
[1]李鳳桃.社科院專家稱2050年中國城鎮(zhèn)化率可能會超過80%[EB/OL].(2014-3-11)[2022-10-10].http://www..cn/finance/cjyw/201403/t20140311_871969.html.[2]淺嘗不止一.什么是飛機自動駕駛系統 飛機自動駕駛系統包括什么功能[EB/OL].(2022-5-10)[2022-10-10].https://www.maigoo.com/goomai/262714.html.
▎好書推薦
本書由吳冬升、董志國兩位博士主編,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23年隆重出版。書中詳細分析5G、智慧交通及自動駕駛的現狀及發(fā)展趨勢, 闡述城市公共交通、共享出行、智慧物流的最新進展。了解詳情請點擊:《新書上架!《5G與智慧交通,加速未來出行大變革》》
吳冬升 博士
關于我們
「5G行業(yè)應用」是聚集TMT行業(yè)資深專家的研究咨詢平臺,致力于在5G時代為企業(yè)和個人提供客觀、深入和極具商業(yè)價值的市場研究和咨詢服務,幫助企業(yè)利用5G實現戰(zhàn)略轉型和業(yè)務重構。本公眾號專注提供5G行業(yè)最新動態(tài)及深度分析,覆蓋通信、媒體、金融、汽車、交通、工業(yè)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