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MC的性質
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電磁兼容性,他的定義為,即不對其它設備產(chǎn)生電磁干擾,并且受到來自其它設備的電磁干擾時,系統(tǒng)運行不受影響,仍保持原有的性能。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電磁干擾,由于IC工作產(chǎn)生噪聲EMI,給周邊IC和系統(tǒng)帶來干擾或者干擾性的電磁波,所以需要設計不產(chǎn)生EMI的電路。
EMS(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電磁干擾敏感度或電磁敏感性,他的定義為,即使受到EMI影響也不會造成干擾的能力與耐受性,需要設計能承受EMI的可靠性電路。測試領域里面EMI分為兩種,傳導噪聲(Conducted Emission)和輻射噪聲(Radiated Emission)。
傳導噪聲是指經(jīng)由線體或PCB板布線傳導的噪聲,輻射噪聲是指排放(輻射)到環(huán)境中的噪聲。對于這些噪聲,EMS中分別都有耐受性要求,稱為傳導抵抗力(Conducted immunity)和輻射抵抗力(Radiated immunity)它們的關系如下:
2、輻射機制與頻譜
2.1輻射原理
通電導體在直流時僅產(chǎn)生磁通量,而在直流時候會產(chǎn)生磁場和電場,輻射時候由于楞次和安培定律,磁場在導體周圍比較強,電場在遠處比較強。這是由于輻射的電生磁,磁生電,在自由空間進行交替?zhèn)鞑ザ鴮е碌?,變化的di/dt,dv/dt都可以看作是干擾源,干擾路徑需要考慮共模耦合,容性耦合,感性耦合和磁回路耦合,感性耦合也可以看作磁回路耦合,只是這兒的磁回路耦合路徑是可以看見的,感性耦合可以看作看見的回路和看不見的回路。輻射干擾源可歸納為(磁偶極子)輻射和(電偶極子)輻射。如果根據(jù)場區(qū)遠近劃分,(近區(qū)場)主要是干擾源的感應場,而(遠區(qū)場)呈現(xiàn)出輻射場特性,通常以通常以1/6波長作為近場和遠場的臨界點:
處在直流狀態(tài)的電信號,f=1/T,T足夠長,可以理解其基頻信號頻率為0,那么它的各種奇次偶次諧波也是0,即沒有高頻信號,只會產(chǎn)生磁通。而處在交流狀態(tài)的電信號,會產(chǎn)生不斷變化的磁場,不斷變化的磁場又會產(chǎn)生不斷變化的電場,循環(huán)這一過程,引入位移電流的概念,就是輻射的核心機理。
在系統(tǒng)的信號傳輸中,IC與IC之間的信號在高速調制信號的發(fā)射與接收過程中,形成依賴于位移電流的電磁干擾,是實際項目中比較令人頭疼的問題,通過分解信號的成分,在時域和頻域上形成觀測,以檢測信號時否收到干擾,是研究信號的基礎,由傅里葉變換的基礎理論我們知道,信號速率越高,碼元成分越復雜,頻率與幅度信息與組合種類也越多,在一個碼原信號的上升、下降過程,上升與下降的時間Ts直接決定了碼元信息的能量密度,也就是上升、下降沿的直線斜率衡量了信息的大小與成分,由此可見,傅里葉變換的本質是用一組正弦或余弦波擬合出一個方波,反之亦然。
2.2頻譜與分解
從上圖可以看出,數(shù)字波形是由多種頻率疊加而形成的,示波器和頻譜儀分別從兩個視角獲得一個數(shù)字波形的不同信息,示波器獲得bit信息,頻譜儀獲得頻譜信息或者能量信息。
而基于傅里葉變換的理論上的脈沖波形頻譜,這是一個連續(xù)化頻譜,振幅隨著頻率的升高而衰減,衰減斜率隨著tw和ts而變化。藍色線表示脈沖的ts變慢后的頻譜變化,斜率變?yōu)?40dB/dec 時的1/??ts頻率降低(向左偏移),最終結果是其后的振幅減少,即當ts延遲時頻譜的振幅衰減,頻譜下降。
3、頻譜的影響與共模/差模信號研究
3.1基于circuit的差、共模系統(tǒng)
通過ansys-circuit軟件建立差模電路與共模電路,導入相應模塊的symbol,設計簡單的分析系統(tǒng),對信號源進行編輯,振幅=10V,頻率=400kHz,Duty=50%,tr/tf=10ns,放置信號源,探針等,完成信號的系統(tǒng)搭建。
對于信號波形的變化,頻譜將以怎樣的趨勢變化,使用實際的頻譜分析儀數(shù)據(jù)來分析頻率等其他參數(shù)變化時的頻譜變化。這里將通過實際的DC-DC的開關相關的頻譜來分析并解決EMC問題時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圖A中的圖形是初始條件下的數(shù)據(jù):振幅=10V,頻率=400kHz,Duty=50%,tr/tf=10ns。中間的圖表示n次諧波和振幅(V)的關系,1倍的頻率=基波,400kHz的分量最大,以奇數(shù)倍的頻率形成頻譜。僅產(chǎn)生奇次諧波是Duty為50%(=1:1)的頻譜特征,各分量的大小為基波分量的1/次數(shù),例如3次諧波分量為1/3,n次諧波分量為1/n。最下面的圖是振幅為dBμV的對數(shù)曲線圖,dBμV是基于以1μV電壓為基準的電壓比的dB 值(1μV=0dBμV)。
圖A 初始波形
圖B 頻率提高到2M
圖B是將頻率提高到2MHz時的頻譜,從頻率--振幅(dBμV)關系圖可以明確看出,當基波頻率增高時,整個頻譜會向右(頻率高的一側)偏移。
圖C tr/tf提高到100ns
圖C是tr和tf的速度都減慢為100ns時的頻譜,由于進入-40dB/dec衰減時的頻率降低,因此高次諧波的頻譜振幅衰減。
圖D將Duty從50%變?yōu)?0%
圖D是將Duty從50%變?yōu)?0%時的頻譜,由于Duty不是1:1,因此會產(chǎn)生偶次諧波,但峰值基本上沒變化,隨著脈沖寬度tw變窄,基波頻譜的振幅衰減。
圖E 將tr(上升時間)減慢
圖E是僅將tr(上升時間)減慢時的頻譜,tr相關的高次諧波分量因tr變慢而衰減。即僅上升速度減慢 ? 上升分量相關的高次諧波衰減??偠灾?,當基波頻率較低且上升/下降較慢時,諧波頻譜會衰減,從EMC的角度來看,也就是頻譜的振幅較低時更有利。
對比圖A和圖D,可以發(fā)現(xiàn)當上升沿,下降沿不變時,僅僅占空比減小,頻率幅值強度會降低,高次諧波分量不變,這一方面是因為占空比降低,磁通量=L*I,占空比減小,I減小,則磁通量減小,磁場能量降低.
綜上,降低信號上升沿,降低占空比,可以改善EMI性能。
3.2 對比分析結論:
頻率變高,頻譜整體增加
上升/下降速度減緩,低頻段衰減-40dB/dec
Duty變更,發(fā)生偶數(shù)次高次諧波,但對頻譜的峰值無影響,基波下降
僅上升速度減緩,上升成分在低頻段衰減
頻率越低,上升/下降越慢,頻譜越低
4、差模與共模EMC
4.1 差模與共模系統(tǒng)
一般對于系統(tǒng)來說,差模噪聲是有用的信號,共模噪聲是無用的信號,共模抑制在差分電流源,電壓源等電路系統(tǒng)中十分重要。
如下圖所示為一個簡單的差模系統(tǒng)和共模系統(tǒng):
差模+噪聲到底電容=共模
對上述系統(tǒng)進行簡化與分解。電源作為發(fā)送端,提供一定頻率甚至帶調制的電源信號,這個過程中收到外界的干擾和自身的噪聲干擾,pcb電路系統(tǒng)作為接收端,形成具有環(huán)路面積S的系統(tǒng),差模噪聲幅度相同,相位相反;共模噪聲幅度相同,相位相同,如下圖所示:
差模噪聲輻射??????共模噪聲輻射
進行代數(shù)幾何簡化后的距離與尺寸模型:
設100MHz頻率的差模噪聲電流1uA流過20cm2環(huán)路面積。距離1m處 (90度)的電場強度值為:Ed = 1.316 * 10-14 *( Ld *f2 * S/r)
= 1.316 *10-14 * (1uA x (100MHz )2 * (0.2 x 0.01)/1)
= 0.26uV/m
共模噪聲:
設100MHz頻率的共模噪聲電流1uA流過20cm的線纜。距離1m處(90度)的電場強度值為:? Ec = 1.257 x 10-6 *((Ic*f* L)/r)
=? 1.257 x 10-6 *((1uA * 100MHz * 0.2)/1)
= 25.1uV/m
由此可見,即使的噪聲電流值相同,受共模噪聲的影響也很大 (在上例中為96倍)。
如果線束采用絞合線則面積S減小,差模噪聲減少。
面積S對共模噪聲無影響。
4.2 結論
差模噪聲輻射強度正比于環(huán)路電流I,頻率平方,環(huán)路面積,反比于輻射源和干擾源距離。環(huán)路面積越大,線纜越長,EMI和EMC性能都不好。
差模干擾和共模干擾只是由于不同的耦合路徑下造成的結果,本質上還是要從干擾源可能引起的路徑出發(fā)。
5、EMC的屏蔽
電磁場屏蔽本質是堵+消耗,低頻電場/磁場是疏,靜電場是疏。
電磁屏蔽是以某種材料(導電體或導磁體)制成的屏蔽殼體,將需要屏蔽的區(qū)域封閉起來,形成電磁隔離,即其內的電磁場不能越出這一區(qū)域,而外來的輻射電磁場不能進入這一區(qū)域(或者進入該區(qū)域的電磁能量將受到很大的衰減)。
(1)高頻磁場屏蔽采用低電阻率的良導體材料,如銅、鋁等。其屏蔽原理是利用電磁感應現(xiàn)象在屏蔽體表面所產(chǎn)生的渦流的反磁場來達到屏蔽的目的。
(2)低頻磁場屏蔽常用高磁導率的鐵磁材料,如鐵、硅鋼片坡莫合金。其屏蔽原理是利用鐵磁材料的高磁導率對干擾磁場進行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