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原 發(fā)自 副駕寺
“共和國長子”的智能化答卷,終于來了。
1958年成立的一汽紅旗?,剛剛公布了全新的新能源智能化大戰(zhàn)略。
新Logo——“旗妙雙翼”;新技術——從智能架構、平臺和芯片入手,第一次向外界展示一汽對智能汽車的認知和積累。
完全超越前幾年只在B端市場、新能源領域試探的態(tài)度。
智能化轉型,中國汽車工業(yè)老大哥怎么做?
新平臺、新芯片、新車型
1月8日,紅旗的新能源品牌和Logo正式發(fā)布,一同公開的還有新設計語言和新能源技術平臺。
全新的LOGO叫做“旗妙雙翼”。同時為了新能源車型,車輛前臉將采用封閉式設計,車尾將采用毛體“紅旗”與“旗妙體”“新能源”混合構成的漢字組合。
此次發(fā)布會的最大亮點,是紅旗的新能源核心技術突破。
首先是紅旗打造的高端電動智能超級架構,FMEs,未來新車型都將基于此架構。
據(jù)官方介紹,F(xiàn)MEs超級架構具有“五極優(yōu)點”:極富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極高集成融合、極強原始創(chuàng)新、極優(yōu)先進制造、極具成本優(yōu)勢。
而FMEs超級架構的核心包括電動化、智駕化集成平臺:HME(HQ Modular Electric),官方命名“旗羿”,包括電池、電驅、補能和底盤四個系統(tǒng)。
FMEs超級架構的另一個核心是智能平臺:HIS(HQ Intelligent System),官方稱為“旗偲”,覆蓋電子電氣、自動駕駛、智享體驗三大系統(tǒng)。
紅旗展示的另一個突破,是自研的艙駕融合智能芯片:“旗智”芯片。
官方表示,“旗智”芯片將實現(xiàn)車控、智駕、座艙、通信和安全五位一體。
此外,紅旗新能源品牌將推出3款車型,官方代號E001、E202和E702,分別是B級純電高級轎車、B級純電SUV和C+級旗艦高級純電轎車。
其中,新紅旗Sedan EV(即E001)是基于超級架構推出的首款轎車,續(xù)航可達1000km。
并且Sedan EV支持充換電,以及30kW無線充電。充電5min,續(xù)航350km。零百加速3s,量產版將于今年下半年上市。
而Sedan EV量產版的白車身已經在發(fā)布會同日下線。
未來,紅旗將推出15款新能源汽車,除了各級別轎車,還有SUV和MPV車型。
紅旗曾經轉型新能源的成績
實際上,紅旗2019年就開始向新能源轉型,推出了旗下首款純電動汽車E-HS3,屬于緊湊型SUV。
后續(xù)紅旗還推出了純電大型SUVE-HS9、純電中型轎車E-QM5,以及HEV版本的紅旗H5。
紅旗新能源車型起初主要依賴B端銷售。比如2021年,百度Apollo使用紅旗E-HS3進行自動駕駛測試。
紅旗E-QM5則是主打網(wǎng)約車市場,推出T3、基礎版、滴滴版三種網(wǎng)約車類型,還推出了出租車版。
至于面向C端的產品,紅旗在智能化方面并不突出。
比如E-HS3僅支持一些基礎的L2級功能,例如自動泊車、自動出車、帶stop-go功能自適應巡航系統(tǒng)等。
而紅旗E-QM5各種版本中,也只有E-QM5 PLUS(2023款)支持定速巡航。
為了突出智能化,紅旗推出了E-HS9,增加高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以及增強抬頭顯示。
紅旗E-HS9也是國內首個搭載高通C-V2X(蜂窩車聯(lián)網(wǎng))芯片組的量產車,并實現(xiàn)L3級輔助駕駛功能。
這套系統(tǒng)包括交通擁堵自動駕駛系統(tǒng)(TJP)和代客泊車系統(tǒng)(AVP)。
其中,交通擁堵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跟車距離小于2米、響應周期小于10ms。代客泊車系統(tǒng)也能實現(xiàn)智能車位尋找、自動泊車等多種功能。
但最終體現(xiàn)在銷量上,E-HS9甚至沒超過智能化表現(xiàn)不足的E-QM5,更不要說放在市場上和其他車型對比了。
這又是為什么?
老牌車企如何轉型智能化
第一個關鍵原因:價格。
智能化最突出的紅旗E-HS9,起售價就不低于50萬。
各大汽車網(wǎng)站上,也有不少車主和網(wǎng)友吐槽紅旗E-HS9太貴,而且還沒有什么優(yōu)惠。
第二個原因,智能化。
紅旗其他更便宜的車型,在智能化方面和其他新能源汽車產品并不能拉開差距。
而車主討論的,更多集中在E-HS9的操縱性、設計、舒適性等方面。
可見,紅旗的智能化對于車主來說并不能算做優(yōu)勢。
同時,還有不少車主吐槽E-QM5電耗高、續(xù)航里程不準、車機卡頓。
可能這也是為什么,紅旗這次發(fā)布新能源品牌之前,先投入研究平臺和芯片,再推出車型。
這同樣是老牌車企轉型新能源時的痛點。
電動化上半場其實從2021年末就已經結束,國內供應鏈體系培養(yǎng)出了成熟的三電、底盤、座艙供應商,造出一輛電動車,并非什么難事。
所以國內新勢力的車型更新迭代“下餃子”,完全顛覆了傳統(tǒng)汽車一款車型2-3年的開發(fā)周期。
而電動車產業(yè)鏈在幾年內形成了幾大巨頭,比如電池領域的寧德時代比亞迪,電機領域的匯川、汽車電子的德賽西威、東軟睿馳等等。
在國內只要造新能源,就繞不開這些關鍵供應商。電動層面,其實任何新能源車都表現(xiàn)出同質化趨勢。
真正確立競爭力和品牌未來的,是智能化。這也是任何有實力的車企,不會拱手讓人的“靈魂”。
這一步,國有汽車大廠的東風、長安、上汽、廣汽,甚至是北汽,都走在了老大哥一汽前面。
一汽姍姍來遲。
但第一步落腳智能汽車底層基礎,平臺架構、AI車芯,而且因為后發(fā),直接瞄準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押注的是未來5-10年智能汽車的發(fā)展趨勢。
未來一汽會不會深入自動駕駛、車載OS的研發(fā),在智能車時代依舊穩(wěn)坐中國汽車老大哥之位,拭目以待。